
穿過的襪子不計其數,每個愛打籃球的人都會經歷過。
從三雙一百的,穿到NIKE最普通的一雙120、150起跳的,
(就是全白或全黑,然後一個swoosh的logo而已)
從大學才開始穿NIKE的,因為覺得自己要穿厚襪子才不會腳底一直磨破長死皮、繭,
事後證明果真有差...
從這五年內穿的襪子來講,我都穿兩層,裡面是NIKE的厚襪,外面再套一層NIKE的薄襪,
(都是最基本款的)
2012年開始試了朋友推薦的NIKE ELITE系列,我是習慣穿到包腳踝而已的短襪,
(不是踝襪、也不穿包到小腿的,可參考我的照片)
於是我買了NIKE ELITE和KD ELITE(圖片是包小腿的,我是買過腳踝的)


先說明,個人習慣是新衣服、新襪子都要下水洗過我才會穿,
其中黑白的NIKE ELITE,不知道為什麼穿起來就是滑,
但包覆的緊度是OK的,比其他襪子緊又厚,我想就是它的賣點,
不過只有腳掌有感受到包覆的緊度,為後面Titan襪的介紹鋪梗,
所以打沒幾場球就放棄了(室內全場,配zoom uptempo v、CP3 VI),
拿去室外打就好一些了,但還是會滑(配NIKE ZOOM CRUSADER),
至少用打室外不會滑到覺得腳有受傷的危險....
這雙是我後悔買的襪子。
同類型的KD ELITE,我是不知道是否同類啦!但在我看來是同一種,
只是配色和LOGO的不同,KD ELITE的襪子倒是沒有滑的問題,我不知道為什麼。
而我又需要白襪,因為舊的NIKE基本款,厚薄兩層式穿法的襪子都薄了,
於是我又買了JORDAN這系列,圖片長度就是我平常穿打球襪的長度,

為什麼我會買這三雙一綑的組合包?因為我對這系列的JORDAN一代襪評價太好了!
就是這襪,同款同色不同長度,東灣購入

評價好的原因:夠包(但沒ELITE包),而且我不用穿兩雙襪子!
只是沒想到買了白色的襪子比NIKE ELITE還滑,
天殺的!我又浪費錢了!不過好險這沒像NIKE ELITE那麼厚,可以平常穿,
NIKE ELITE是厚緊到平常走路穿會不舒服。
就這樣浪費錢之後,我看上了台灣自製的襪子Titan,
網路上評價沒很多,但都還不錯,加上是「自己人」國產研發,捧個場吧!
「滑」的問題依舊是我最擔心的!
先來看包裝:
我US11腳,買L的


包裝真的很特別

打開後襪子是裝成這樣的

用一條棉的束帶綁住(我還在想帶子的其他用途,物盡其用啊!要環保,跟它盒子上的標語一樣:環保包材)

襪子是垂直立體的


一樣有分左右腳,開始形容腳感吧~
一開始未下水試穿,穿不太進去...太緊了!
一個念頭:SHIT ! 該不會要買XL吧!可是照他標的,我是穿L啊!
不過這念頭再下水洗過拿去打球穿就消失了!
他的功能可上官網看,一點都不唬爛,因為穿的感覺就跟網頁形容的一樣:
Titan 太肯專業籃球襪
但我要先強調的是,我的腳比較畸形!因為我腳有扭傷過,國中到現在一直是這樣,
我的右腳有兩個「骨頭」,一個是腳踝,一個是扭傷後肌腱蓋化(紅圈圈的地方,我沒記錯的話醫師是這樣講)

這張比較明顯

所以我穿起來右腳會比較不舒服,只有在打球時穿舒服,
而且這款襪子建議打球在穿,因為很緊,比上述任何襪子都緊!
它和NIKE ELITE的差別在他更緊,而且重點磨擦部位更厚,
最重要的就是連腳踝都有緊度的包覆感,
因為我以前雖然常扭到,可是醫師說強化肌腱、肌腱才是常久之計,
所以我沒有戴護具的習慣,包括膝蓋也只戴防撞的,
因為當你習慣依賴護具,你的肌肉肌腱就不會強壯。
回到原文,因為右腳的關係,穿上這襪子會有點被壓迫的感覺,
但是在運動狀態的時候,完全沒任何不適的感覺。
建議只在運動時穿著,因為個人認為它的緊度久穿對腳的血液循環會不好。
至少在透氣性方面,倒是沒特別的感覺,就跟一般ELITE襪子一樣。
實著圖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